智慧校园

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导师团队对学生“负责到底”
发布时间:2010-03-04      信息来源: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      点击:      分享到:
摄影 审稿
责编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光潮教授在给学生作职业综合素质教育讲座。 
                                               记者  赖红英 刘慧婵                 杨定明 杨媚春摄影
       从学生课内外的管理到职业意识的形成、思想行为及道德规范的培养、专业技能的掌握、创新能力的建立、职业生涯的规划,从入学到毕业、就业,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9月,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等9个专业实行了导师团队制。新生庄少鸿很好奇:“只听说普通大学里的研究生才有导师指导学生,没想到我们也可以接受导师团队的指导。”一个学期下来,他的感受是“学得扎实、充实。老师对我们真负责!”
        该院院长陈光潮告诉记者,“导师团队制”是学院开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探索,它以学生能力为本位,以责效为导向,致力于从机制上保证融素质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解决“教、学管理两张皮、素质教育不附体”的难题。经过一个学期的试行,这一探索已初见成效。
        改革师资管理:
       
引入“导师团队”概念
      
“导师团队”指的是学院为每个班级学生所配备的指导教师团队,负责该班级在校期间的全部教育任务和管理责任。团队的核心成员包括约5名专业骨干教师,以及辅导员、企业专家、学生家长代表。团队的人员数量、结构、职责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而定。他们是班级学生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学习、生活、实践、就业的教育者、指导者、管理者,是学生职业生涯的辅导者、表率者、鼓舞者。既为经师,更为人师,不仅授业解惑,更教学生处世之道。
        为了规范管理,导师团队的聘任实行“导师团队负责人聘任制”,系部协助团队负责人组建导师团队,团队负责人制订工作方案及每位团队成员工作职责。每个导师团队指导一个自然班级。导师团队制管理采取“逐级负责”机制:导师向导师团队负责人负责;导师团队负责人向系部导师团队工作小组组长负责;系部导师团队工作小组组长向教学处负责。每个导师团队肩负着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就业“负责到底”的重任。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分配,从机制上避免了以往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无影踪”的现象。
        为了激励探索,学院在资源配置上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在原有经费不变的情况下,导师团队得到更多经费支持,并在资金使用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原有的靠行政资源主导的分配制度被注入了自身资源调节机制,从客观上保障了团队自由成长和运作的空间。
        这一师资队伍管理模式改革,无疑对长期以来人们所习惯的传统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改革办法公布后,师生议论纷纷,有人猜测、质疑,也有人跃跃欲试。学院在2009级新生的执教队伍中以自愿报名的方式选取试点,报名者竟出乎意料的踊跃。最后,学院确定了汽车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和工商外语系共5个系的9个专业试行导师团队制。于是,共有55位导师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改革教学模式:
       
以培养“能力”为导向
       
导师团队制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导师团队要带领学生去企业调研并寻找和实施产学结合项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充分利用企业厂房、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专家,通过产学结合融合校企双方资源,通过项目任务促进教师的综合服务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高职教育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赢得办学生机与活力。也通过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一过程,需要持续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
        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大目标的指引下,导师团队开始全面出击,调研企业和社会需求,明确岗位特征、素质能力要求与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的对应关系,使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更加清晰具体,更加贴近产业、企业的需求,用企业、产业文化、思维来安排教学,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
        据了解,从学生课内外的管理到职业意识的形成、思想行为及道德规范的培养、专业技能的掌握、创新能力的建立、职业生涯的规划,导师团队都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训练和指导,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学校希望通过这一新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使学生在就业前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对岗位群发展趋势有较深理解,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信誉,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业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将学生的近期就业能力和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有机统一起来。
         导师团队设计的课程计划包括对学生进行导向、导学和导心三大部分,以导学为主。除了带领学生通过承接项目任务进行技术创新,导师团队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选课和选择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特点及发展愿望,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各种技能比赛,以及实训实习、技能考证;对参加实习或就业的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以及岗位应知应会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的传授,并协助学生参加招聘会,联系和推荐用人单位。导师团队致力于建立一种符合高职教育特征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企业化的“师父与徒弟”、家庭化的“家长与子女”的平等、民主、宽容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和主导、咨询、指导作用。
        在改革过程中,院长陈光潮也加入了外语系的导师团队,每月给学生上一堂素质教育课。“你现在对什么感到困惑?你曾经对什么感到困惑?”他以学生的切身感受和身边的事例为切入点,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积极互动的形式营造了热烈的课堂气氛。在导师团队制活动中,师生互相接纳、互相理解,营造平等而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通过与导师的相遇而成长,教师则通过与学生的密切接触而强化教育的责任。教师、学生通过双方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关系。
        学期末,未参加改革试点的老师纷纷提交了加入导师团队的申请。新模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的欢迎。商务英语专业0901班学生苏伟民很自豪:“其他高职院校的同学都对我们羡慕不已!”
        改革综合体系:
       
保障校、师、生协调创新发展
       
陈光潮认为:“高职教育要有产业思维和企业思维。”去年下半年以来,以“全心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理念为显著特征的导师团队制,成为广东机电学院全面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的重要平台和突破口。据悉,“四全育人”原则引入了企业ISO900“全程,全方位,全员”概念,以“实施责效导向,四全结合育人,融教、学、管、做为一体,突出团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为工作理念,谋求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协调创新发展。在综合改革过程中,学院积极探索以“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学院”为切入口,以“专业优化调整”为抓手,以“校企深度融合”为载体,以“导师团队制”为保障的“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四结合”即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产学结合的专业、课程建设模式,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心育人相结合”的教育管理模式。
        为深化改革,学院分别向4个企业投入价值50万元的设备,促进校企深度融合。职业院校学生去企业生产一线实习,往往只被安排从事一些低技术含量工种,难以接触真正的核心技术、接受高技术含量的实训。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学校也应进行多方探索,寻求真正的校企深度融合。广东机电学院以小资源撬动大资源的尝试是促进校企结合的一次创新,对解决学生在参加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校热企冷的难题发挥了良好作用。据了解,该学院还利用地理位置优越、场地大的优势,采用场地换资源方式,规划将1万平方米场地作为引进企业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场所。企业根据生产要求,将工厂、车间或生产项目搬入学校,学校根据教学要求安排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企业在学校安营扎寨,形成校企合作实体。
         为深化改革,学院将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合并为教学处,把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统一为一个体系,打破机构壁垒,从而充分发挥两项工作的相互渗透性、融合性、互动性,解决了学校管理中不同部门争夺资源的问题。教学处是导师团队制实施的主管部门,通过整合理顺关系,为“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充分保障。
        为了适应产业、企业的发展需要,高职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的要素和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对学生“负责到底”的精神和态度尝试导师团队制作为系统改革的突破口,按照产业、企业的发展规律、职业人才的成长规律,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推动高职教育从理念、内容、方式、体制、机制到运行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改革。瞄准将学院建设成为广东省机电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广东省机电行业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动态人力资源库、珠江三角洲地区机电产业链应用性技术服务中心的目标,大力开展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的内涵建设,探索初见成效。

学校地址:

成都市龙泉驿区驿都西路4111号 邮编:610101

联系电话:

028-84642011(含传真)/ 028-84642001(值班)
028-84642024(招生就业)

办学突出问题举报投诉:电话:028-84642011 信箱:sccjxf@163.com

学校疫情防控“接诉即办”热线电话:
白天值班电话:84642011(8:30-17:30 )
24小时值班电话:84642001

  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      

备案号:蜀ICP备09007706号    川公网安备 51011202000168 号    版权所有 bwin必赢线路检测中心(中国)有限公司-BinG百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