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6月4日下午,我校邀请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生导师任重远副教授以“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无之境’”为题作《东安大讲堂》第二十八期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恒丽主持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学校专兼职辅导员、四川省特色马院共建单位教师代表、四川省区域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成员单位教师代表等参加讲座。

任重远以《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无之境”》为题展开讲座,他从“有无之境”、教育的“有无之境”、思政教育的“有无之境”以及思政课教学的“有无之境”四个层次论证了思政教师要当好引路人,讲出思政课的味道、质感和境界,让学生体味到思政之美。

任重远说,教育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生活;教育是师生之间的主体交往,是彼此间的承认与接纳;教育是一种创造性实践。强调高校思政教育应从国家与社会的角度对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一种意义的赋予,并且让学生对此能够理解与认同。与此同时,高校思政教育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意义的思考与建构,为其打开与扩充生命的意义空间,从而使其能够日新不已。
任重远说,凸显生活意义进而呈现思政课教学的境界。思政课教学的关键就是价值引领,其实质就是一个意义工作,体现为一个“让理想照进现实”的超越进程。对于生活意义问题的探讨,可以让思政课教学形成师生之间的“双向奔赴”,进而实现师生之间的同频共振。思政课教学对于师生而言就是他们的共同生活,如何让这种生活变得“美好”起来,让教师与学生都能从中获得一种生活的意义感与价值感,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境界。

任重远博士以深邃的哲学思想和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为我院教师献上一堂精彩的讲座,获得老师们的一致好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汪丽娟表示,任老师的讲座让其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思政教师,不仅要追求知识传授、行为规范等确定性、显性的“有”之教书,更要探求生命领悟、灵魂觉醒等不确定性、隐性的“无”之育人,在运用思政课“感化”学生之前,先成为一名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学生前进的思政教师。
受学院委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平同志向任重远颁发聘书,聘请任重远同志为必赢bwin线路检测中心“大思政课”特聘专家,指导和帮助我院“大思政课”建设。
(肖松松 供稿)

(肖松松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