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8日,“星火追光·逐梦彝乡”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正式开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深入喜德县光明镇政府和光明镇彝欣社区,以座谈、走访等形式开展调研和访谈。
第一站:喜德县光明镇人民政府

光明镇副镇长阿别伟古热情接待了团队一行并详细介绍了光明镇的基本情况以及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成果。

光明镇下辖6个社区和13个行政村,辖区内有两大自主搬迁移民安置点——彝欣社区和石门社区,两大社区集中了来自不同乡镇的村民。自“三大行动”实施以来,光明镇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尤其在扎实推进“美丽乡村”行动,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上成果突出,形成常态化有效机制。积极引进产业,打造产业园区,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实现家门口就业。发展大产业的同时,光明镇各村(社区)都在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第二站:喜德县光明镇彝欣社区

在光明镇彝欣社区,吉力阿体书记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树新风积分超市、彝绣培育中心、项目孵化培育中心、制衣厂、“微田园”、彝族漆器厂、妇女之家彝绣工厂、社区医疗中心、彝欣电子商务服务站、青年之家、儿童之家、残疾人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特色站点。
彝欣社区是是全州已建的第二大易地移民扶贫集中安置点——喜德县光明镇甘哈觉莫集中安置点,也是喜德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位于喜德县光明镇东南方向,建有保障商房、业楼、停车场、景观等。安置点建设有57栋住宅楼,涉及全县9个乡镇的贫困搬迁群众。

彝欣社区的特色服务站点——积分超市。积分超市建立居民需求订单,以积分来兑换物资的方式,制定实施了加分/减分积分规则,以此来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以“小积分”带动“大治理”。

项目孵化培育中心。孵化园致力于形成“党建引领、政府扶持、机构运营、组织受益”的共享式孵化模式,搭建喜德县社会组织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坚持以“政府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专业团队管理、社会各界监督、人民群众受益”作为发展思路,打造特色鲜明的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机地,形成集资源汇聚、创新创意、风采展示、人才集聚、公益生态等一体的具有喜德特色的孵化中心。

社会工作服务总站。喜德县社工总站采用“一站五中心"的运营模式,承担平台支持功能,积极发挥“资源链接”的作用。按照“政府扶持、社会承接、专业支撑、项目运作"的总体思路,以社会救助为基础,以专业服务为核心,以专业人才为支撑,结合喜德县县域特色,建立管理制度完善、服务机制健全、 服务特色鲜明、工作流程专业的社会工作站(室)。

彝欣社区村史馆。村史馆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彝族传统文化,收集、展示和保护与彝族相关的历史文物、文献资料和口头传统等。让我们了解到彝欣社区居民在衣、食、住以及祭祀方面的生活变迁。

入户访谈。志愿者们与居民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了解到随着每一项惠民政策的落实,村民变为了居民,妇女也有了就业机会,达到了人在楼上安家,在楼下就业的效果。通过补贴、分红、等方式大大的减轻了家庭生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