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下午,我院召开了“重要部门重点岗位人员廉政教育及制度培训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党委书记黄友、副院长余坤和、副院长李跃进、纪委书记李琪以及学院各系部处室负责人及涉及“三重一大”事项的重点岗位工作人员。会议由李琪主持。
李琪书记说,十八大后的一年来,在新一届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反腐斗争的高压态势已基本形成,从重视的程度、认识的清醒、反思的勇气、调研的深入、高层的表率、工作的扎实、报道的公开、群众的参与以及成效的明显都是前所未有的。十八大提出了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制度,防控风险,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近年来,我院先后制定了《基本建设(维修)工程管理办法》、《物资采购管理办法》、《权力运行实施细则》、《权力运行流程图》等规章制度,以及即将出台《合同管理办法》、《进一步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等,初步形成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体系,希望大家守住底线,不碰红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接下来有一个专题培训,希望学院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要认真学习,转变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扎实开展工作,更加自觉地履行程序,接受监督。

监审处长孔祥忠首先对物资采购、合同会签、采购项目履约验收的流程以及政府采购相关问题作了介绍,针对请购、资金估算、采购方式确定、询价(招投标)、成立验收小组、出具验收报告等作了明确规定,对政府采购目录、限额标准、协议供货商等政府采购相关问题作了详细的讲解。孔处长还组织大家学习了《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特别强调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各个环节,包括决策审批、交易实施、异议(质疑)投诉处理、合同签订及履行等各个环节中违反交易程序、违规插手干预交易活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均要追究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过错责任。孔处长说,责任追究的作用在于警示和震慑,问责是手段,不是目的,通过这一有效手段,促进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

李跃进副院长介绍了参加四川省高校领导干部基建工作专题培训班的情况。参加本次培训的都是省内各高校分管基建的副院长和基建处长,培训班邀请了教育部、同济大学、省发改委、审计厅、住建厅、省教育纪工委等部门领导和专家授课,目的在于从科学管理和预防腐败两个方面,进一步提升高校基建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李院长说,通过这次培训深刻体会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学习,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学习,保持清醒头脑,明确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那些不该为、违反有那些后果,自觉做到知制度、守制度、护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制度执行的指导力度,及时解决制度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制度的执行能力;三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学习,深入剖析腐败诱因,使大家明白犯罪的代价,筑牢心理防线,自觉、主动地接受监督,远离腐败。

接下来,与会人员观看了警示教育片《阳光下的“黑幕”——政府采购系列案件警示录》。该片以详实的资料,深入的采访,真实展现省政府采购中心原主任向东、原副主任严莉华等涉案人员从信念动摇到腐败堕落的人生蜕变轨迹,深入剖析了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深刻警醒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加强党性修养,牢记宗旨意识,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为自己谱写清白无悔的人生。

会议最后,党委书记黄友对本次会议作了总结。他说,反腐倡廉,是各级党委共同的责任,加强党性修养,是广大党员干部永恒的必修课。刚刚的警示教育片非常令人警醒,向东和严莉华以前都是财政系统的工作人员,因权力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错位而导致贪欲膨胀、自毁前途,如今身陷囹圄,令人痛心。在座的都是学院部门负责人和涉及“三重一大”事项的重点岗位工作人员,一定要从案例中汲取教训,以案为鉴,筑牢思想防线,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黄书记说,学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体系,这只是第一步。制度的制定是否严密,执行是否严格,这才是关键,否则就成了“牛栏关猫”,中看不中用。接下来的工作,一是要对学院的制度进行梳理,该修改的修改,该完善的完善,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既然牛栏里关不住猫,就需要把栅栏补紧补密,以防后患;二是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在于落实,落实的根本就是执行,用制度的刚性约束干部,注重各制度的衔接、配合、协调,切实加强执行的力度;三是要切实加大对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能够做到令行禁止,对违反制度的各种行为,要做到违者必究,查处必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增强党员干部对制度的敬畏感,坚决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